V神谈EOS节点投票:我们必须绕开的阴影之地

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发展至今,人类社会体制中我们所深恶痛绝的舞弊,再次不可避免的在它们的身上重现了。

以太坊创始人V神谈到,持币者的投票活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目的既是为了从技术层面为“加密货币”提供监管保障,也是为了决定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益分配问题,比如选谁来运行这些“超级节点”(又名“见证者节点”),比如谁能获取到丰厚的奖金回报。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投票活动不是什么好事,而我(注:即作者Vitalik Buterin)也觉得是时候再写一篇文章解释一下我的立场,说明一下为什么这样的投票,会伤害到以以太坊作为代表的底层区块链平台的长远发展。

在两年前,我曾经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有关持币者投票的文章,文章的重点放在了理论层面出现的问题,以及投票系统在实际运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而如今,在DPOS中爆出来了最新丑闻,似乎让事态往更加糟糕的方向发展了。因为现在在EOS圈里,每一个被选出来的代表所能够获得的回报是如此的丰厚(EOS每年增发额中5%的收益,大概是每年4亿美金),这样超高的利润回报吸引着无数人蜂拥而至,参与到有关“谁来运行这些超级计算节点”的竞选中去。而这样一场异常激烈的竞选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了徐徐拉开的中美经济战的另外一个全新战线。

“任何一个超级节点候选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拉票,作为EOS的持有者你也可以不分国别和地区的投给任何一个超级节点候选人。但尽管如此,从竞选刚一开始,国别战争就开始了。”

从社区认可度这方面来看,中国节点在EOS社区的存在感远远不及美国和韩国。自从EOS.IO的官方Twitter上线以来,从来没有跟中国大陆的EOS社区进行过互动,与EOS.IO官推进行过活动和互动的社区见下图。

不受开发者社群的待见,同时还面临着来自韩国的激烈竞争,所以中国的EOS超级节点拿出来的新的战略:贿选。

文章继续深入下去,还谈了更为详细的操作办法,比如形成某种“同盟”(同盟中的成员保证是相互投票的)。

当然,现在我们再去深究谁在这里面穿针引线,谁在购买选票,这已经完全没有意义,购买选票的人可以来自各个国家,也有可能完全将身份隐藏起来,又或者是来自某个监狱里,某部偷偷带入的手机。

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所创建时的愿景,如今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初这些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去规避、逾越政·治体制中的某些无法克服的缺陷。而如今,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发展至今,人类社会体制中我们所深恶痛绝的舞弊,再次不可避免的在它们的身上重现了。加密货币本身就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

EOS纽约分部给出了回应,它向全世界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声明这样的贿选与EOS.IO所提出的章程背道而驰。嗯……还有哪家比较大的机构组织提出了这样的说法?而除了声明之外,它们如今又做的怎么样呢?

接下来,我作为一个纸上谈兵者,想做一次一厢情愿的尝试,希望能够借着此文来说服你们这些读者:贿选,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当然,有很多人是不同意我这个看法的。他们会说:“如果这些节点胜出了的话,它们有可能成为最便宜的,往自己的口袋里放最少的钱,将其余的钱全部回馈给社群,这难道不好吗?”对这样的反问,我的回答只能是:“没错,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他事实:这样的做法是在“中心化”,而且会方便某些大的垄断组织进来进行“寻租交易”,更何况,它也明显的违背了一直以来绝大多数DPOS倡导者所做出的承诺。

让我们来假设某种经济模型说明上面的问题吧。

现在有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在竞选代表。选上的人会在当选期内获得100美金的酬劳。然后呢,其中一个参选者承诺,将酬劳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所有投票选他的选民,金额平分。(这当然就是贿选啦。)最后选出来N个代表(让我们假设N是35),每个代表所获得的选票最多。在每一个竞选期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就会出现,如果你获得的选票高于这个标准,那么你当选;如果低于,那么你就下来。35个代表,每个人所获得的选票都是要在这条线之上的。

我们现在假设,选民们看谁给出的贿赂多,就选谁为代表。假设所有参选者一开始都承诺要将报酬的1%拿出来平分给选民。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有K个选民支持他,每个选民所获得的贿赂就是1/K。

现在,如果这个参选者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首先它所获得的选票是进入到前35名的,但同时呢,它在当选的前提下,获得的支持者数量应该是最少的。在利益驱动之下,我们有理由假设,最后35名选出来的代表,它们各自所获得的选票数趋近于相同。

现在好了,其中有一些参选者不安分了,他想要确保自己的地位,方法无非是将自己的收入分出去更多,比如说分出去2%吧,也很有可能获得的选票数是之前的两倍。其实这样做是很划算的,虽然你的收入多划出去了1%,但是现在你的地位绝对获得了保证。我们完全可以假设所有的代表都将自己的贿赂上限提升了,一个比一个的高,最后就近乎于收入的100%。所以从结果上来看,似乎代表们所获得的收益,完全去向了选民的口袋,也似乎让这个贿赂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对吧?

其实它会带来更加糟糕的局面。在这样的心理博弈下,代表们会出现这样的动机,为什么我们不结成同盟呢?这样同盟里咱们俩的票可以相互匀一下。一旦同盟形成,它就在跟选民的博弈中占据了优势,它提出的贿赂分成比例会完全下来。

假设如果同盟提出分成80%,另外一个新参选者说我给你们90%,现在选民会怎么想?选民会不会为了那多出来的10%,选择新人呢?它无非就是两个选择:要么选这个新人,但很有可能因为它拿不到足够多的选票,它给我的承诺也就泡汤了;要么我选这个巨无霸同盟,虽然少赚了,但肯定它能当选。但与此同时,贿赂也因为选民众多而被过度稀释掉了……

进一步的,就算没有这个大型垄断组织的出现,它还会出现进一步的问题。哪个参选者承诺贿赂最多,就把选票投给它,这样的博弈最后出现的结果违背了DPOS先驱们当年所做出的清楚无误的承诺:

从《假设我5岁,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是DPOS?》一文中引用:如果现在关键节点(见证者节点)开始表现地像个混蛋,或者不再高质量的维护这个网络,那么这个社群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投票撤回,本质上来说就是把这个人给开掉了。选举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之中!

从《EOS:指南》一文中引用:习惯上来说,我们建议,出于公共利益,大部分的价值是回馈到整个社群当中的,比如软件方面的提升,争议的解决机制等等。本着“吃我们自家狗粮”的精神(注:一句英语俚语,常用于描述公司(尤指软件公司)使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一情况),社群的投票是要基于“社群利益协议”(Community Benefit Contracts)来进行,这个机制强调了DPOS的重要性,使得社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各种活动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

当然,现在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虽然愿景听上去那么高大上,但是选民作为单个的个体,它所能施加的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更加现实的做法通常只能是乖乖收起看得见、摸得着的贿赂,而将什么美好的愿景和承诺丢至脑后。攻击这样的网路平台也是非常容易的,作为攻击者,你只需要将自己的贿赂比例提升到比100%多那么一点点就成,你就能获得绝大多数代表席位,然后开始攻击。一旦社群发现后将你移除,你还是可以换一套另外的身份再次故技重施。

其实,DOPS的这种“链上监管”(on-chain governance)还是赢得了很多人的欣赏,最近有很多项目都在夸它的这种好处。链上的持币者进行投票,不仅仅可以在“协议功能”上进行投票表决,同样也能对奖金池进行控制。引用自去年的博客文章: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代码更新的方式,在监管结构上面作为调整改变。当“链上投票”发生时,如果投票通过,那么更新就会出现在测试网路上。再经过一段时间,一次具有确认性质的投票活动开始,一旦通过,那么这个变化就会发生在主网络上。他们称这个概念是”自我修订的账簿“。

之所以说这样的系统是很有意思的,是因为它让权利实现了迁移,它不再局限在处于核心小圈子的程序员和矿工的手里,而是更加倾向于用户。从程序员的角度出发,任何人都能提交某种更新,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这么做的背后都是存在着利益驱动的。你一旦做出了贡献,社群是可以通过增发的融资,新发行的代币奖励给你的。现在的比特币以及以太坊生态,新的程序员没有什么动力去更新协议,权力往往集中化在老资格的程序员手中;而现在权力逐渐向每一个参与者过渡倾斜。

当然,不仅仅底层会决定上层,其实上层也会决定底层的行为,因为底层的每一个个体都太渺小了。这也是我们之前所描述的普遍贿选的情形。在最好的情形之下,这些奖金会完全返还给选举者,让每一个持币者都获得了利息的补偿,从而抵消掉了增发代币所引发的通胀;而在最坏的情形之下,增发所带来的收益会被某个大的垄断集体给霸占独吞掉。

注意,上面所说的这一切,并不是对所有“链上投票”的否定批评,它并没有排除掉诸如futarchy这种管理模式(译注:一种要求选民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的管理模式,并且根据预测准确性进行奖励或惩罚)存在的可能。但是,futarchy还没有经过测试,但持币投票是经过了实践,从目前来看,它似乎带我们走向了曾经我们熟悉的某种政治体制的失败,对于一个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应用和工具的底层平台来说,这似乎显得风险太高了一些。

那么还有什么路径呢?答案一直是我们喋喋不休提及的主题:“加密经济”(Cryptoeconimics)。所谓“加密经济”,就是将“利益驱动”,和“设计与开发不同应用及系统”的做法结合起来。目标也是清楚简单的:能够以美金的方式来衡量一个系统的安全性。(侵入一个系统的成本,或者说使得内部成员去违反某些承诺的诱惑)。

一般来说,系统的安全是建立在社会化的信任共识上的。就比如说,现在有Alice、Bob、和Charlie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诚实的,那么这个系统就能运转起来。我们之所以信任Bob和Charlie,是因为我们跟Alice很熟,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儿,而她又跟其他二人是朋友。Bob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有清白的记录,并且还有钱款转账执照;而Charlie呢,成功的运行一家公司三年的时间,并且还穿了一身的西服。

有关信任的社会化共识,在很多具体的场景内是有用的。但是它无法达到普适性。在一个国家或者一家公司里所适用的共识,在另外的地方也许就得不到认可。而且它们也很难量化。它们看起来似乎是安全的,似乎都有“人”在为另外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实际上人还是会出于经济利益,被其他人摆布操控的。

而“加密经济”就摆脱掉了对人的依赖,让我们创建了一个系统,引入很明确的经济奖惩机制,好的行为获得奖励;坏的行为获得惩罚,充分发挥数学模型的威力,以保证:“如果要违反X,那么至少这些人要在这些途径上走偏,而一旦走偏,它们必定会至少承担Y的损失。”Casper(译注:以太坊的POS机制)就是完全为了这个目标而设计出来的。当然,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不可能想着通过设置拥有20个超级计算验证节点的网络,就能达成这样的信任共识。你必须从头去思考另外的一种设计,能够很聪明的绕过目前的种种限制,既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增长,还能保证它依然是去中心化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得到了一个更为可靠,更受信赖的网络,它既不会暴露在某些攻击风险之中,也不会因为逐利的动机,成为面目模糊的政治势力操纵下的玩物。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