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10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进展、比特币和ICO监管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数字货币发展有技术上的必然性
周小川行长指出,在三年多以前,央行就开始组织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最近的动作是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进行多种方案,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研发数字货币。
需要明确的是,研究数字货币不是让货币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低成本,同时考虑安全性和保护隐私。目前,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有个初步分类,这是一种存在多种可能的体系。
此外,数字货币发展有技术上的必然性。未来可能纸质、硬币这些会逐渐缩小,甚至不存在,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体金融稳定,防范风险,同时要保护消费者。
目前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很多波动,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这个方向需要更加慎重,从中国的交易来讲不太符合金融产品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太着急,要稳步有序研发测试,方向把握住,要强调金融服务服务于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变成过度投机的产品。
研究新东西是好的,但要考虑全局
至于ICO和比特币一类的虚拟货币,周小川行长表示,ICO背后的考虑,央行比较早就动手关注金融科技上的新技术,进行了多方案的研究,这是我们对科技的总体态度,我们也很关注区块链和分布式技术。比特币和其他分叉产品的东西出台太快,不够慎重,如果迅速扩大蔓延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许会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可预测的作用。
因此目前的主张是,研究新东西是好的,但是除了市场动力以外,要考虑全局,不是钻政策空子,搞出爆发性的事件。在投入和真正运行之前一定考虑到跟投资者的关系,在测试结果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的情况下,迅速扩大可能出现问题。
央行认为,第一,不慎重的产品先停一停,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所以央行的做法是,去年8月底先把ICO停了,后来不支持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交易。再有对比特币一类的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目前我们没有认可,银行系统不接受。
动态监管,短期内不太可能出台具体措施
在谈到未来监管方面时,周小川行长称,监管是动态的,取决于技术的承受程度,取决于局部测试的结果,所以有待观察。不是说马上就拿出什么样的监管措施,但是就像之前说的,考虑新技术的同时,在服务方向上要清楚,不太喜欢创造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强调要服务实体经济,给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带来高效率,低成本、安全、隐私保护,另外考虑大局,不要跟现行金融秩序相冲突。当然技术发展会对金融秩序进行改变,这个要经过慎重研究之后再出台。
总之,技术发展是动态过程,也还在摸索过程中,说不上未来有某种确定的监管政策,但是这些问题,央行也要跟市场人士密切配合,和公众和媒体一起研究的。
特别强调一条,要注意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保护,也要加强投资者和消费者教育,对新产品一定要学懂了再考虑用,要自担风险,不是完全靠监管能管得住的。监管要跟上形势,有些东西也要坚持。